中医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,可谓历尽坎坷和磨难,但是,这朵民族传统科学和文化的奇葩并没有凋零。在当今的许多医学前沿领域仍能见到其矫健的身姿,有着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优势,这也是中医生存的根本条件。
但是中医人应当认真地思索,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,中医应当如何的继续生存,如何继续发展,如何走向欣欣向荣?这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医人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。
中医面临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。岐黄术身披几千年的尘埃,如何去伪存真,如何扬弃。面对方舟子一流的凶残的进攻,中医人如何坚守住阵地,如何坚定民众对于中医的信心。冷静地审视现代的科技环境,中医如何适应现代化的步伐,汇入现代科技发展的大潮,让古老的中医枝条绽放新葩。
这些念头萦绕在脑中,久久挥之不去。比较泛泛的粗线条的思考了一些,与中医同道商榷。
《一〉坚持住:
中医现在的处境并不太妙,解放以后,中医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,但是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,例如中医的教育愈来愈西化,丢失了许多中医的特色和精华。这是十分危险的。惜乎中医的父母官们对此视而不见。沉浸在一片誉美之音里。中医的资金投入不足,各级医政部门普遍存在的忽视甚至歧视中医的现象。以及在学术领域中,完全以西医指标评定中医。搞的不中不西不伦不类。甚至把中医的研究引向了歧途。4o=s '
在科技舆论界,方舟子之流呼风唤雨,反中医的势力沉渣泛起,遥相呼应。山雨欲来,愬风满楼。有些中医人忽视这种态势,认为只要国家的发展中医的政策不变,没必要去认真理会这些鸦鹊鼓噪。我认为这是十分错误的。中医的根扎在民众的心中,有了民众的信任才有中医的生存。任凭方之流泼污水打棍子,久而久之,会动摇民众对于中医的信任度,尤其会影响一些中医决策人的判断。遥想当年国民党余氏之流,也是造了许多的舆论声势,一纸废旧医的议案才摆在了政府提案上。“假作真时真亦假”。岂不闻"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。”《战国策〉上有“三人成虎”的寓言,足以为鉴。一定要坚决的反击方舟子一流的恶毒进攻,从理论上给予迎头的痛击。坚持中医的科学舆论阵地,加强民众对于中医的信心。中医才能坚实生存的根基。
一定要坚持发展中医的特色和精华,决不能西化中医,那是一条曲线灭亡中医之路。中医人应当认识到,中西医分属不同的的科学范畴,中医“天人合一”的独特视角,从整体上把握了人体与自然界的谐和及普遍联系,把握了人体生命机能的特征和复杂的内在的联系。把握了疾病与人体的相互作用的规律。医疗科技越是发展,西医还原论的弊病愈是暴露无遗,中医的整体论的观点越是显现长处。世界医学界必将把希望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中医。
<二>走出去
越是民族的,越是世界的。中医有辉煌的历史,有切实的疗效。有灿烂的发展前途。应当走向世界,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。中医只有普及于世界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中医振兴”。像十八世纪的清政府那样,闭关守国过日子,同样是在窒息中医。
大鼻子们头脑灵活的很,他们不像方之流那样一定得在“科学验证”这棵歪脖树上吊死。只要中医能治病,他们就会接纳。目前普及于世界各个角落的中医的星星之火,正在逐渐形成燎原之势。据说目前欧洲人有六成服用中药。美国中医的诊所有7000,法国中医的诊所有2600,英国也有600多家中医诊所。针灸受到各国人们的普遍欢迎,国外的计算机中医诊断水平令国内难望项背,中医治疗非典,治疗艾滋病受到世界医学界的重视。前景是颇为乐观的。
从另一个角度说,只要中医真正走向了世界,只要世界真正接纳了中医,国内反中医勇士们的嘴巴自然就会闭上,它们唯洋爸爸的旨意是从,打祖宗嘴巴的事它们敢干,和洋爸爸“抬杠”的事它们不干。要么怎么来注解“洋奴”呢?
当然,有一个原则应当强调,与国外的交流中,应注意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。杜绝像中国“宣纸”那样的冤大头事件。要让洋人知道,中国人照样不提供“免费的午餐”。
《三〉改革好
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,太阳每天都是新的,改革和扬弃,是一切事物的正常的新陈代谢。中医同样不能例外。从事中医的过程中,我常有这样的想法:中国人真了不起,发明了中医中药,以及针灸经络。尤其是经络现象,几百个穴位,那么多经络走向,还有体内循行,在古代的原始条件下,是怎么探索出来的,简直是不可思议,冥冥中似有神助。中华民族就是了不起。
但是,一拿起中药的小戥子称药,一端起熬成药汤的中药碗,我又泄了气,恐怕从孔老二年代就使用它,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是照样使用它。历经两千余年仍是“涛声依旧”。简直成了活博物馆。
中医的理论,例如阴阳五行学说,脏腑经络气血精津液学说,还有辩证施治,脉诊舌诊等等的宝贵的经验都应该继承和发展下来。这是精华,丢弃就不是中医了。
中医亟待改革的,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1,诊断的计算机程序化探索,这方面应加紧进行,听说国外的计算机中医诊断已经很先进,我们若不加把劲,等有一天从国外去进口计算机中医诊断程序,我们不觉得脸上又被人家抽了一耳光吗。到那时扯着嗓子喊“汗颜”有屁用!
国内的中医博士一大堆,专家教授比贫下中农卫生间里的“蝇大人”还多,都干出些什么名堂?没事闲的为虚假广告“站脚助威”“摇旗呐喊”捞点外快。就是中医科研整不出什么真正有水平的东西。
2,中药,中成药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。中医大约属于模糊性科学,准确的量化可能对它没有太大的意义。但是,这不等于说中医的各个方面都不需要准确的量化。中药,中成药方面我认为以前的准确的量化方面太粗糙。应当全面的,细致地搞一搞。也免得船老板之流戴着显微镜片的眼镜对中医横挑鼻子竖挑眼。对于促进中药的出口,在国际上广发的普及中药应用,也具有现实的意义。
3,中药的剂型也应当改。完全的应用原生药材太浪费。我认为绝大部分中药都可以压成细末,这样即便在煎服时,有效成分会大部分煎出,减少了药材的浪费。aG.{
中国人呲牙咧嘴的喝了几千年的苦药汤,也该换换方式了。能否把大部分中药都提纯到蒸馏液状态,用药时只要把各种药物提纯液配比在一起。喝着方便,也免了熬药之苦。我看完全可以。